第八葉的音樂簿
Youtube debaye0809





2010-05-01

● 誰是鄒族的 Paul Simon ?


趁著虎年農曆年假期,上網隨意逛 Youtube,首度觀賞 Paul Siom 現場錄影的 You're the one,腦海馬上跳出類似的演唱畫面 ── 阿里瑪合唱團。

身為鄒族人,沒看過阿里瑪合唱團的表演,沒關係,因為您還不夠 LKK,他們是鄒族最早組成的流行音樂合唱團,長期在阿里山遊樂區駐唱獻藝,上過電視綜藝節目,阿里瑪合唱團活躍的年代,我還是個愛搗亂的小毛頭,他們唱什麼歌玩什麼樂器,印象片片斷斷,童年除了唱聖歌,流行音樂十分陌生,而且是一個五音不全的鄒族男孩,經常是聽別人唱歌的份。

世人對 Paul Siom 最初最熟悉的歌曲,莫過於一九六四年發表的 The Sounds of Silence,LKK 年代的作品,當時 Paul Siom 和 Art Garfunkel 不過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如今垂垂老矣。這首歌傳唱全世界數十年,感動不同地域及年代的樂迷,歌曲能流傳這麼久,旋律好聽是原因之一,歌詞批判內涵功不可沒,檢視 Paul Siom 後期創作的詞曲,僅有少數作品歌詠情愛,多數意蘊深邃又貼近庶民心境,節奏流暢爽朗,討喜耐聽,屢次獲得格萊美獎肯定,直到今日, Paul Siom 的搖滾民謠,依然受到許多年輕人喜愛,贏得歌謠詩人的名號,絕非僥倖。

誰是鄒族的 Paul Simon?這樣的想法和期盼,來自阿美族郭英男郭秀珠夫婦動人的原始歌聲,再次聆聽他們和 Enigma 混音演唱的 Return to Innocence(反璞歸真),依然叫人感動,這首曲子也是一九九六年 Atlanta 奧運的主題音樂, 在 Enigma 濃烈 New Age music 的襯托下,阿美族的《老人飲酒歌》紅透半邊天 ,掀起郭英男旋風,同時引發國際版權官司,美好愉悅的事情,老人家卻必須透過硬冷的法律去爭取自己的權益,經過多方奔走斡旋,結局雖然不圓滿,至少凸顯強勢文化剝削弱勢文化的不合理現象,進而引起輿論,減少類似的遺憾發生,欣賞郭英男夫婦天籟般的歌聲,那是我們的福氣和榜樣,應該感謝各方人士及老人家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的勇者表現。

異文化的音樂接觸,不乏水乳交融的例子,例如曾經和 Paul Siom 及 Dolly Parton 等歌手合作演出的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 雷村黑牛斧頭 ) 合唱團,聲音素樸渾厚,錄製過五十幾張唱片,獲得三座格萊美獎,這個來自南非的家族團體,表演形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台灣的原舞者,同樣從地方巡迴表演起步,經過許多努力和波折,終至享譽國際。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清唱的 Amazing Grace ( 奇異恩典 ) 和其他演唱曲,乍聽之下,某些音節片段跟鄒族緩調慢唱的送神曲或其他歌謠似乎有幾分雷同,再仔細分辨,原來只是一種錯覺和移情心理,兩者根本不同調,無論是錯覺或移情,我就是喜歡聽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和 Shabalala 這樣的音樂 ( 註:請見音樂簿 ),非洲的節奏,非洲的味道, Paul Siom 因為擷取了這樣的音樂元素,讓日漸黯淡沉寂的音樂創作鹹魚翻身,攀上事業另一個高峰,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也藉由 Paul Siom 一九八六年的 Graceland 專輯而水漲船高,由非洲走上世界舞台,讓世人更瞭解並且欣賞非洲音樂。

迎神曲,送神曲,戰歌,歷史歌,勇士頌,許多人對鄒族音樂的刻板印象,大約就是這幾首慢板古調祭典歌謠,舞者在舞蹈踏步中緩緩發聲唱和,時而昂揚,時而低沈,形塑出鄒族內斂的素樸身影,和其他族群對照,鄒族族群性格的確是如此,而且有點悶,關於這一點,將另闢篇幅剖析探討。誰是鄒族的 Paul Simon?這樣的標題似乎不倫不類 ── 頂著洋帽子穿西裝去種田,類似的議題,昔日往往受到諸多詰難質疑,難以暢所欲言。新世紀需要新思維,現代潮流變化日趨快速,傳統再神聖再珍貴,也需要呼吸新鮮氣息,原地踏步形同坐以待斃,若想扶持鄒族文化走向更長更遠的路,不應忌諱改弦易轍,必須為日漸衰竭僵化的傳統音樂注入新元素,賦予祭典音樂新生命新樣貌。

觀察十幾年來鄒族音樂錄製出版的影音作品,祭典歌謠佔多數,偶爾點綴幾首生活歌謠,譬如「抓螃蟹歌」、「勸勉歌」、「滑稽歌」等傳唱久遠的歌謠,據外婆和其他長輩的描述,古早的生活歌謠豐富多樣,可惜多數佚散失傳,現在流傳的一些歌謠,簡短風趣,只能算是古代童謠。長輩描述說,鄒族老祖先非常擅長即興唱和,一個人起音,第二個人接著混聲搭唱,第三第四個人隨興唱和,最後眾人一起哼唱共鳴,起頭一人引唱一段歌詞,然後眾人再分別串接下去,歌詞內容通常不拘,唱者三搭四接,自由發揮並傾訴自己的感情意念,由於只聽過長輩描述形容,無法確知這樣的歌唱形式跟現在所謂的「玩文字遊戲歌謠」是否一樣,有待日後再進一步釐清。

把 Paul Siom 和阿里瑪合唱團牽扯起來,緣自唱功出色的遠房表哥,長相福態近似帕華洛帝( Luciano Pavarotti ) 的他,舞台上的花樣不多,偶爾耍弄嘴皮子逗笑觀眾,演出顯得含蓄內斂,倒是飲酒聚餐場合,随便一首歌,一把吉他,即興演唱的花樣相當有看頭,或高音,或低沈,或變調,或模仿,肢體表情極富感染力,有時可以聽見羅大佑高唱《愛拼才會贏》,高凌風唱《最後一夜》,蔡琴也可以飆唱李恕權的《迴》,帕華洛帝演唱《冬天裡的一把火》,唱歌簡直成了變聲和變身的把戲,多變的身段令人拍案叫絕,趣味十足。遠房表哥多少是遺傳鄒族老祖先即興演唱的因子,一人輕輕鬆鬆變聲變身,一首歌唱出百樣情,比 Paul Siom 略為呆板的表演精彩太多了,只因生不逢時,精彩風光終究會有盡頭,卸下燈光映照的亮麗衣裳,經過許多轉折,最後回到老家開麵店,麵店和我老家的臥房咫尺相對,對面有任何動靜,哼唱划拳,講古對話,白天也能聽見五六分,遠房表哥偶爾興起,有時獨唱,有時對唱,當時覺得噪音惱人,影響家人睡眠作息,現在卻懷念不已。

經過長時間的寂靜,鄒族終於出現新樂團 ── 原始林搖滾樂團,表弟是貝斯手,後期團員跟我相處了一段時日,一起從事舞台燈光工程,為了搖滾音樂,團員吃盡苦頭,歷經許多分分合合,左等右盼,終於熬出一紙唱片合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唱片合約猶如催命符,反而瓦解原始林堅持多年的搖滾音樂,一陣旋風吹來,吹皺明星夢,吹亂搖滾長髮,然後煙消雲散,如今只能想當年說當年,感嘆搖滾夢碎,各自回到凡夫俗子的鄉野生活。 Heavy metal music 在台灣從來只是小眾市場,再怎麼經營打拚,照樣水土不服,衝不破流行音樂的堅固堡壘。西方人在街上或公開場合擁抱接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換成台灣人抱來抱去,樣子總是顯得矯情做作,像少了點什麼,又像多了點什麼,感覺就是不對勁,這完全是東西方性格差異使然,所謂本性難移,扞格異俗之情事,絲毫強求不得,音樂也是如此, Heavy metal music 跟生性含蓄內斂的鄒族人相連,怎麼聽怎麼看都不搭調,只能用一句話去形容 ── 裝腔作勢,這樣的形容,應該會刺傷台灣許多喜愛 Heavy metal music 的音樂人及樂迷,但事實就是如此。台味十足的伍佰也是玩搖滾音樂出身的音樂人,伯樂遇上千里馬,他會紅,那是因為伍佰和他的音樂伙伴懂得在西方搖滾的基礎上,努力營造濃厚台灣味的搖滾音樂,加上本土意識催化,形成騷動十幾年的「伍佰現象」,這種現象值得鄒族現在玩搖滾音樂的朋友好好深思。

走上世界舞台,應該是許多音樂人遙遠的夢想,夢裡想,夢裡陶醉,夢醒了,自己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音樂阿斗,跳不出台灣彈丸之地。郭英男夫婦卻抓住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一夕之間走上世界舞台,將遙遠的夢想拉近了一些,給晚輩一條可以學習揣摩的音樂路程,但是,一切榮耀光芒都在一夕之間發生的嗎?當然不是。老夫婦從小在歌聲迴繞的環境裡成長,一個唱腔一段旋律模仿感受,經過歲月琢磨,慢慢塑造出自己獨特風格,七分磨鍊,三分機運,造就我們現今所熟知的郭英男郭秀珠夫婦,一切榮耀光芒都在一夕之間發生的嗎?當然不是。

拜音響科技之賜,歌唱越來越休閒化,一台卡拉 OK,一支麥克風,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短暫的歌星夢,盡情高歌一曲,唱久了,唱熟了,唱腔往往可以媲美歌手巨星,街坊紛紛冒出以假亂真的張惠妹周杰倫高慧君們,流行音樂本來就是以自娛娛人為目的,通俗的本質不必給予過多嚴肅深沉的評論,聽什麼曲,唱什麼歌,儘可隨自己的意,誰也管不著。卡拉 OK 文化曾經扼阻了傳統歌謠的流傳,命脈幾乎奄奄一息,鄒族如此,台灣也是如此,隨著族群意識復甦,各種文化議題重現檯面,族群歌謠老調重彈或舊曲新唱,透過現代樂器及編曲的烘托,改編換調的傳統歌謠,往往叫人驚豔讚賞, Return to Innocence 就是一個例子,現代感和傳統味渾然密合,縱然雙方有過版權糾葛,我還是極力推薦這首異文化交幟融合的音樂作品,從音樂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結合是一種典範。

宗教聖歌雖然不屬鄒族傳統音樂,卻深刻影響現代鄒族音樂內涵,基督教三個教派 ── 長老教,天主教,真耶穌教,除了祈禱和洗禮的方式不同,外人很難分辨三個教派的差異,不管是哪一個教派,教徒都能合聲唱出和諧美妙的聖歌。我是一個在聖歌讚美聲中成長的鄒族小孩,父母親在工作前會雙手合十,低首默默祈求工作平安順利,工作中也不忘哼唱幾首聖歌,撫慰艱苦多難的身心,在長年的印象中,從來沒聽他們詠唱鄒族傳統歌謠,因為父母親信奉的真耶穌教排斥任何祭拜儀式,包括鄒族祭典,間接影響教徒對傳統歌謠的傳唱傳承,這種現象已經出現反轉趨勢,早期的聖歌唱詩班慢慢轉化成鄒族音樂的推手,成員包含三個教派的教徒和非教徒,宗教色彩漸漸淡去,經常巡迴各地表演,獲得各界好評,鄒族音樂走到這個階段,總算為死胡同開闢一條蹊徑活路,現在獨缺一個可以引領鄒族音樂更上一層樓的 Paul Siom ,就像 Enigma 將郭英男推向世界舞台,貴人推一把,勝過數十年寒暑的吟唱吶喊,誰是鄒族的郭英男?誰是鄒族的 Paul Simon?誰是鄒族的 Enigma ?誰是鄒族的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放眼鄒族現今的音樂人,不乏值得期待的佼佼者,搖滾也好,聖歌也好,流行音樂也可以,若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推一把,讓鄒族音樂更豐富更多樣,推向更寬闊的音樂天地,鄒族的 Paul Simon 不需外求,因為那個人,就在我們身邊認真唱著自己的歌,認真唱著鄒族歌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