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葉的音樂簿
Youtube debaye0809





2010-09-29

● 聆聽 Gipsy Kings


       
因為喜歡 Jesse Cook,在 Youtube 的音樂庫搜尋漫遊中,偶然聽見 Gipsy Kings 的 Passion,起初還以為是 Jesse Cook 的音樂,再仔細聽,吉他彈奏的音色跟旋律同中有異,樂器的運用跟編曲也不盡相同,整體而言,Jesse Cook 和 Gipsy Kings 最明顯的差別在於演唱者,前者沒有固定主唱,多以客串演唱呈現,後者由 Nicolas Reyes 擔任主唱,只有少數樂曲是由女聲客串演唱,主旋律或容有雷同,但是歌者一現聲,Jesse Cook 和 Gipsy Kings 各自鮮明的音樂風格,立刻展現出來,雖然風格類似,好聽的音樂,應該讓更多愛樂者一起來聆聽,畢竟他們各有擅長,不必像樂評一般吹毛求疵,既然喜歡,一箭雙鵰有何不可。

Gipsy Kings 樂團來自法國南部吉普賽社區的西班牙家族,由於製作人 Claude Martinez 的賞識,一九八七年以「Djobi Djoba」「Bamboleo」等單曲風靡歐洲樂壇,「Bamboleo」同時在美國音樂排行榜停留長達四十二週之久,首張專輯在全球榮獲十五張金唱片及白金唱片。Gipsy Kings 樂團有著西班牙 Flamenco 音樂的熱情瀟灑,並且揉合法國和北非的民族風情,獲得 Eric Clapton、George Michael 及 Elton John 等巨星青睞。

Albums: Allegria (1982)
Luna De Fuego (1983)
Gipsy Kings (1988)
Mosaique (1989)
Allegria (US Version) (1990)
Este Mundo (1991) Live (1992)
Love and Liberté (1993)
Greatest Hits (1994)
The Best of the Gipsy Kings (1995)
Estrellas (1995)
Tierra Gitana (1996)
Compas (1997)
Cantos De Amor (1998)
Volare: The Very Best of the Gipsy Kings (2000)
Somos Gitanos (2001)
Tonino Baliardo (2003)
Roots (2004)
Pasajero (2006)


          第八葉   整理編輯

2010-09-21

●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這是一首歌嗎?

出發去動物星球 ( Animal Planet ) 打獵之前,先去探望國家地理頻道 (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簡稱 NGC ) 愛玩愛現的大翅鯨 ( 座頭鯨 ),欣賞牠們吹泡泡獵食鯡魚的超凡美技,看牠們潛泳迴旋,看牠們釋出氣泡,看牠們破水躍起,然後一口一口鯨吞無數活蹦亂跳的鯡魚,哇喔!泡泡宛如銅牆鐵壁,困住一大群鯡魚,大翅鯨左旋右翻,來去神出鬼沒,動作嫻熟的捕食演出,簡直是海洋版的水上芭蕾,既優美又壯觀。看完大翅鯨的團體表演,不妨撥空前往 Animal Planet 的大本營 Discovery ,轉一圈,遛一趟,發掘這個世界的種種現象和奧秘,歷史的,科學的,生態的,探險的,多樣化的節目內容,非常適合闔家觀賞,世界之大,世界之妙,樣樣都會令人驚奇不已。

最近陸續觀賞 Animal Planet ( 台灣 ) 正在播出的《護鯨大戰》,該片由 Discovery 攝製,介紹海洋看守保育協會 ( 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 ) 反捕鯨活動,成員搭乘史帝夫厄文號,冒著生命危險遠赴澳洲南邊海域,以激進的行動拯救瀕危無助的鯨魚,過程緊張混亂,影片共分七集 :(一)大海撈針 (二)登上捕鯨船 (三)國際周旋 (四)興風作浪 (五)船隻待修 (六)臨界爆發點 (七)整裝再出發。若來不及觀賞重播,網路上也有精彩片段及類似影片,說是捕鯨護鯨大戰,檢視網路相關影片和文章,再觀察許多國家及捕鯨和護鯨團體的對抗,果真是火藥味十足,公婆都說自己有理,攻防之間,諜對諜,你來我往鬥智鬥狠,雙方使出渾身解數,誰輸誰贏,尚難預料。

一九八六年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生效,世界各國宣布放棄商業捕鯨,包括已經有四百多年商業捕鯨歷史的日本,但是事情的演變反而讓反捕鯨團體更憂心,各國有各自的政治和商業考量,日本則是由政府主導運作,玩弄兩手詭計,左手高舉贊成,右手忙著捕鯨,以科學研究之名行屠鯨之實,這似乎是日本人掩飾惡行慣用的伎倆,咬文嚼字的功夫,堪稱世界一流,日本政府為了繼續大規模商業捕鯨,端出傳統文化和營養需求等理由來狡辯,跟挪威、冰島等國家串聯,通過了恢復商業捕鯨議案《聖其茨和尼維斯島宣言》(St. Kitts & Nevis Declaration ),雖然不足以推翻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但是捕鯨國家挾宣言而更加恣意妄為,以巧言包藏濫捕鯨魚的行徑。

「傳統文化和營養需求」,也曾經被台灣原住民當成繼續狩獵的理由,似是而非的訴求和心態,根本是逆著現代潮流而行,理由毫無說服力,傳統文化成了自閉頑固的搖籃曲,自己搖,自己唱,唱著唱著,搖啊搖的,最後搖到文明社會的邊緣地帶,跟倡導保護自然生態的現代觀念漸行漸遠,再如此下去,原住民恐怕會成為台灣最「原始」的原始住民。人類早已脫離茹毛飲血的生活,靠山吃山,到底要怎麼「吃山」才符合現代自然生態潮流,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既然有緣居住在有山有水的觀光勝地,我們應當以森林守護者自許,珍惜經年累月孕育生長的森林資源,而非濫墾山林和濫殺珍禽野獸的狩獵者,阿里山的山山水水,經過數百年的砍伐開墾,原始森林日漸稀疏光禿,飛禽走獸飛走了,飛到哪裡去了呢,又走到哪裡去了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飛禽走獸彷彿行屍走肉,無聲無息的繞了許多彎路,一隻一隻走向黑洞深淵,那個地方沿途黑黑暗暗,就在我們自認為最骯髒齷齪的排泄系統的末端,一群飛禽走獸變成一坨一坨的臭大便,大自然受傷受害,問題當然沒那麼單純,政府和老百姓都有過失跟責任,伐木,挖路,燒墾,打獵,噴藥,都是自然生態的殺手,原始森林日漸稀疏光禿,飛禽走獸飛走了,說來說去,擁有高級腦袋和複雜排泄系統的人類才是罪魁禍首,而且慢慢自食惡果,天理循環,天災加人禍,最後受害的是誰?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此一時,彼一時,生活環境改變了,該是省思傳統狩獵習俗的時候了,若還是堅持以傳統文化和營養需求的理由而繼續狩獵,簡單的說:「落伍了!」

不可諱言的,「禁獵」仍然是多數台灣原住民的敏感話題,儘管狩獵活動不若往昔普遍,一家打獵眾家分享,依舊是部落生活常見的現象,現今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已經多樣化,台灣多數原住民生活雖然只達小康水平,營養的攝取量卻綽綽有餘,若營養失衡,多半是個人飲食習慣的問題,例如偏食和酗酒等不良習性,都是原住民健康亮紅燈的原因,因此,打獵與否,根本和營養失衡扯不上關係,生活方式變了,狩獵方式也變了,次數和規模變少變小,狩獵成了少數人的休閒嗜好,部落之間的狩獵者經常互通訊息,相約半個月或半年走一 趟深山野地,分頭設陷阱追蹤獵物,重溫老祖先昔日縱橫山林的神勇技能,一座山越過一座山,一旦獲得獵物返家,通常按親疏輩份分享獵肉,一來敦親睦鄰,二來堵嘴封口,免得沿路見者有份,獵肉分到最後,自己連肉湯也沾不到一口,這種事情曾經發生在一位鄰居身上,他經常拿這件事消遣自己,並且數落見肉眼開又不知分寸的路人甲和路人乙。分享,一直是台灣原住民的傳統習性,不論牲畜蔬果,不管多寡,經常會分享給左鄰右舍或親朋好友,雨露均霑的結果,獵肉一路分享下去,某人分得蹄膀,某人吃到胸肉,在這樣的分享文化中,談論禁獵,豈不是自討沒趣。

十幾年前曾寫過類似主題的短文,文章刊出當天,被一位喜歡打獵的長輩叫去痛罵一頓,「讀了那麼一點書,就想發表高論」「你懂什麼!寫什麼屁文章!」「不會獵山豬,算什麼鄒族男人」「你寫一次,我就罵一次」幾年後的異鄉偶遇,那位長輩噓寒問暖之外,還關心我寫作情形,「怎麼不寫了呢?寫得很好啊,鄒族有許多事情可以寫,譬如祭典,譬如打獵‧‧‧」我臉上當場皺了三條線,苦著臉,真是哭笑不得,起初以為只是異鄉偶遇的客套寒暄,但是聽他侃侃而談又情真意切,心裡才豁然開朗,因為他,昔日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私下及公開場合都不願再碰觸鄒族傳統事務,又因為他,讓我重新思考該如何再面對自己的族群,寫什麼,怎麼寫,想法反反覆覆,始終拿不定主意,幾乎要放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主軸有了,型態確定了,只要有心,不怕沒有題材可寫,只怕自己怠惰散漫,天高地大,可以寫什麼呢,部份的答案就在已經發表張貼的半句簿和音樂簿裡,另外部份的答案則在 Discovery、Animal Planet 和 NGC 。這三個電視頻道,大約佔自己收視時段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不分首播重播,只要一進書房,電視一開機,三個頻道輪流觀看 ( 無聲 ),同時還有一套小音響及電腦,一起陪伴我閱讀寫作的每個夜晚,下班後的生活,簡單充實,從來不會無事可做而覺得無聊,反而嫌時間不夠用,經常熬夜寫稿。半句簿和音樂簿的未來走向,在有所變有所不變的原則下,變的是內容將更寬廣,不變的是主題,這二個部落格會一如往常,走自己的路,寫自己,寫鄒族,寫這個世界,一字一句只為拋磚引玉,為面臨危機的鄒族文化而寫而存在,平常思考寫字之際,總是希望能為後生晚輩釋放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訊息。

父親除了安息日上教堂,平日有忙不完的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狩獵,不捕魚,不喝酒,不吸菸,近乎工作狂的生活步調,沒有休閒娛樂可言,讓六個孩子苦不堪言,受到父親的影響,以鄒族傳統男人應有的生活技藝而言,我算是無技無藝的鄒族男人,不會狩獵,不會捕魚,不會唱歌,農耕知識只有半吊子的程度,技藝樣樣不如人。幼年時有一位酷愛狩獵的堂哥,屋裡屋外經常晾著獵物肉脯,味道薰人刺鼻,聞久了也就習慣,我曾經是他的小跟班,他經常笑我笨手笨腳,反應還不如一隻半歲小獵犬,不是找不到中槍掉落的獵物,就是摔倒受傷,或者跟不上腳步,或者走迷了路,往往越幫越亂,小跟班成了獵人的累贅。狩獵的樂趣,一發命中是最扣人心弦的高潮,搜尋追蹤獵物的鬥智拼力,一座山追到另一座山,在河谷絕壁攀上翻下,其間的奔逐潛行,同樣樂趣無窮。堂哥英年早逝,在毫無徵兆的情形下,猝死在工作途中,壯年之身,突然離世而去,可嘆可惜啊,我也無緣再跟他學習更精湛的狩獵技巧,狩獵的經驗也僅止於小跟班的小把戲,一把彈弓拉著,亂石打鳥而已 。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
來,來去動物星球打獵,這是一首歌嗎?

不是!

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周七天,每天都會進入 Animal Planet 繞一圈,進去看看有什麼新鮮事發生,看見精彩有趣的事物,通常會多看一眼,或者放下身邊雜事,專心觀賞影片,否則就放牛吃草,我寫我的文章,牠吃牠的草,大地無限寬闊,世界樂趣多多,隨牠逍遙自在。為何對 Discovery、 Animal Planet 和 NGC 如此著迷,多少跟自己幼年做小跟班的經驗有關,當時跟隨堂哥及其他長輩四處打獵,幾乎跑遍阿里山鄉北邊十幾個山頭,二十歲前後的山居生活,做工,上教堂,談戀愛,以鄒族傳統漁獵的生活型態來看,反而平淡到了無趣的地步,倒是達爾文的身影開始在思想底層現身 (註),興趣從山野轉向文字影像的大自然漫遊,過程雜亂無章,沒有主題,沒有條理,無法建構出完整的知識基礎,甚至徬徨停頓, Discovery 的出現,知識之路宛如柳暗花明又一村, Discovery 重燃那股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接著是 NGC 和 Animal Planet 相繼出現,倘若小跟班的生活是生態教育的幼稚園,從 Discovery 這個階段開始,求知若渴的心靈,一路開心學習觀摩這個世界蘊藏的知識寶典,一步一步走進 Discovery、 Animal Planet 和 NGC 交織的繽紛天地。

幾年前有一則公益廣告,大意是「以鏡頭代替子彈,為瀕危動物留活口」這一則廣告深得我心,半句簿為何經常為 Discovery、 Animal Planet 和 NGC 宣傳,原因就在此。那些大自然攝影家和團隊用攝影機取代獵槍,冒險上山入海,為我們獵取捕捉並且呈現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和珍禽異獸,過程縱然有可議之處,但是他們的勇氣和用心,絕對值得我們喝采,以鏡頭代替子彈,代表人類文明更上一層樓,懂得以更文明的方式對待自然萬物。一尾彈塗魚,一隻天堂鳥,一頭獵豹,一條響尾蛇,一座古城廢墟,一條河流和一望無際的銀河星系,天天觀看,天天新奇,一而再再而三也不厭倦,我擁有過縱情山林捕獵的樂趣,狂野奔逐和血腥味頗能滿足小跟班當時對大自然的征服心理,保護生態的觀念仍然矇眛無知,享受口欲和追求刺激勝於一切。世界在改變,我也在改變,一個生命,一個夢想,「尊重不同生命形態」的博愛觀念,應該是 Discovery、 Animal Planet 和 NGC 教給我最好的理念和啟示,一如背景音樂片尾,攝影者用鏡頭獵取獵豹動人心弦的奔馳風采,展現出極致的動態美,我們現在應該慢慢學著用鏡頭代替槍彈,以文明的方式獵取飛禽走獸永恆的神態。


註:請見半句簿《達爾文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