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葉的音樂簿
Youtube debaye0809





2010-03-03

● 半句簿裡的風風雨雨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人生那復計東西 」── 蘇軾

如同 Paul Mauriat 這首 If you go away,半句簿從八○年代一路寫下來,起初似有若無,一字半句寫下生活花絮和心靈點滴,跟一般的雜記簿一樣,大小事情鉅細靡遺,像日記像流水帳,註明日期和行腳地點,隨想塗鴉,旅遊紀實,情話告白,某人的生日,客戶資料和行事曆,白紙黑字如同情緒的垃圾堆,夾雜形形色色剪貼資料,一本三本十本寫下去,越寫越起勁,後來簿子有了編號,詩稿和小說稿慢慢佔據較多篇幅,八五年左右才正式使用「半句簿」的名號,半句,跟俚語「話不投機半句多」無關,純粹是筆記簿裡有太多靈感閃現的零碎殘句,字字句句緊貼生活的喜怒哀樂,並且記載著個人對鄒族文化的關懷和複雜感情,至於半句簿為何成為我生命中無法磨滅的記憶體,必須從一段緣起緣滅的感情路說起。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爆發舉世震驚的天安門事件,街頭巷尾輿論譁然,我卻在民歌餐廳的吧檯忙裡偷閒,調酒兼調情,色瞇瞇看著吧檯旋轉椅上巧笑倩兮的漂亮女孩,教她調雞尾酒,陪她說話,言語曖曖昧昧,魂魄都被她勾去了,一段漫長又摸不著頭緒的感情糾葛就此漸漸攪亂生活節奏,豔遇變魘遇,剪不斷,理還亂,我的人生波瀾也從那一年蕩漾開來,感情和工作起起落落,生活一團亂,谷底再谷底,狼狽落魄的日子,靈感泉湧豐沛,而且相當灰澀,半句簿裡曾經用「走過地獄的人生」和「沒有鑰匙的男人」去形容這一段黑暗人生,在幾次煎熬的關頭上,曾經萌生自殺的念頭,想一了百了,這些經歷改變了許多事情,也改變對生死、愛情、友情和親情的詮釋,接下來的日子,在外頭工作還是工作,用忙碌麻痺自己,不再隨興交際應酬,私底下彷彿活在自己的半句簿裡,漫遊在閱讀、寫作、音樂、和網路世界裡,正面看是自得其樂,以大隱隱於市的心態去面對接踵而來的風風雨雨,為自己卑微的夢想伺機而動,反過來看,嘻笑瘋癲的外在舉止,多少是為了掩藏陰鬱的內心世界,嘻笑過日子雖然輕浮滑稽,倒是可以自娛娛人,與其愁眉苦臉過生活,不如變身勞萊與哈台,搞笑自己和消遣這個世界,於是半句簿開始模仿《老殘遊記》笑談撰寫所見所聞,以極短篇的形式,宣洩鬱悶於字裡行間,同時剪輯各種笑話和漫畫,顯現自己尋求心靈喜悅的渴望和努力,瘋瘋癲癲的樂在其中,滿紙荒唐事,笑看人間事,九○年代的半句簿就是這樣的風格,時光晃蕩就是十年,到底文字功夫淺薄,難以揣摩前輩諷刺人間病態的灑脫,只能循著老路子繼續抄寫詩詞消磨孤單時光,也放棄孜孜矻矻又斷斷續續的文學創作。

人生路走到現在,半句簿陪伴我走過三十年起伏飄蕩歲月,文字這玩意兒,無論閱讀書寫何種語言,對某些人似乎散發著魔法的吸引力,從書法描摩到遣字造句,中國象形文字的魅力非常耐人玩味,半句簿裡的文字,嚴格來說,並非純粹文學創作,文字遊戲的成份居多,謄寫修改唐詩宋詞及現代詩,消磨孤寂沉悶的私密時空,寫寫改改,宛如欣賞古董珍寶,把玩凝視當下,偶爾會蹦出幾行靈感文藻,剽取古人前輩的風采牙慧,半句一句的潤飾增刪,湊合湊合也算是一篇作品,讀寫之中,竟然也能貫通種種心靈困頓和生命課題。

握筆桿或敲鍵盤,兩種寫作方式兩種樂趣,握筆書寫的樂趣在於隨興隨意,字由心生,心情好,筆跡瀟灑滑溜,心情悶,下筆沉重呆滯,重讀半句簿,從字跡形貌大約可以窺知當時心情好壞,像上癮似的,一支筆一本簿子,迷戀著握筆書寫的奔放隨意,並且排斥鍵盤輸入的寫作方式,這樣的書寫習慣延緩了進入網路世界的契機,套句演化論「適者生存」的核心理論,世界屬於那些隨機應變的物種,不適者終將被淘汰,從握筆桿到敲鍵盤的轉換過程,可以說是半句簿的小小進化,雖然晚了一點,最終還是搭上駛向知識寶庫的極速列車。鍵盤寫作始於九○年代中期,當時因為南來北往的工作型態,隨身攜帶的筆記型電腦只能當作文件建檔的筆記簿使用,新舊半句簿同時慢慢銜接轉化,間接淡化保存早期半句簿的念頭,加上住居東遷西搬,龐雜的半句簿成了沉重累贅,經常在有意無意之間丟棄或佚失,最後所剩無幾。

無線網路的普及,讓許多四處穿梭奔走的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漫遊,加速搜尋資訊效率,一台電腦勝過幾十座圖書館,要什麼有什麼。跨越千禧年的半句簿,經過不斷嘗試調整,終於蛻變出另一種風貌,主題變了,格局變了,講究深度和角度,不再隨興隨意,也不想譁眾取寵,只想盡心盡力經營心愛的半句簿,分享自己的生命甘苦。變身部落格之前,半句簿已經定調為廣義的自傳形態,以點線面的形式延伸舖張,站在圓心省思自己的生活態度,進而關懷台灣鄉土,用瘖啞微弱的聲音議論世間是是非非,冀望能塑造出個人風格濃烈的部落格,藉由溫潤多樣的文字和音樂去點綴寂寞冷颼的人生風景,為自己為鄒族為周遭的人們記錄悲歡離合,盡力留住歪歪斜斜卻刻骨銘心的生活足跡。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對半句簿和喜愛閱讀歷史的人而言,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現今的世界快速變動,人們需要踏實的生活,也需要歷史養分,《歸去來兮辭》裡的陶淵明,反映了中國文人懷才不遇的遁世心態,以酒醉以迷濛的山水療養傷痕累累的身心,「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瀟灑是瀟灑,但是太消極了,回溯往者,借鏡來者,這樣的生活態度比較適合現代人,穿過風風雨雨,笑談風風雨雨,應該是半句簿未來努力的方向,部落格發表第一篇作品的那一刻,正是新舊半句簿的分水嶺,期盼往者和來者都能兼顧,懷著寫自傳的心情一路寫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