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葉的音樂簿
Youtube debaye0809





2010-06-26

● 印象九十九年




『買大屋塞十二口親戚, 張惠妹在家烤肉犯眾怒』

阿妹這件事會引起我的注意,主要是相關新聞報導偏頗失衡,刻意凸顯原住民群聚酗酒和任性胡鬧的生活方式,事事揣測,處處挖苦,再點綴阿妹感情八卦和家族瑣事,記者粘起芝麻當肉餅販賣,流彈四處放射傷人,所謂新聞記者,編輯素養也不過如此。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即便記者無意掀醜,但讀者有心,幸災樂禍也好,落井下石也好,許多人藉著阿妹飲酒烤肉的話柄,釋出並且偽裝潛藏內心又說不出來的那一絲絲的種族偏見,或揶揄,或不屑,言詞酸溜刻薄,種族偏見宛如微粒沙塵,飄著飄著飄入每個人的心裡面,阿妹這件事正好讓這些人藉故說三道四,露出種族偏見的小尾巴。

不可小覷新聞報導的慢性殺傷力,卑南族或鄒族等台灣少數族群,雖然生活環境和社會地位比往昔有顯著改善,酗酒任性的刻板印象早已深植人心,難以輕易抹滅,這樣的印象從上一個世紀延續到這個世紀,酗酒,成為原住民難以割除的惡瘤,癌細胞侵蝕生活每一個層面,酗酒,病痛,怠惰,失業,窮困,落入惡性循環的泥淖,形成族群負面標記,陷入這般窘境,絕對是咎由自取,自己形象不好,怪不得別人。翻閱幾則不同媒體報導,除了 Saya 和經紀人發表聲明駁斥,諸多報導及讀者意見對阿妹相當不友善,一堆人唯恐雞不飛狗不跳,標題或語氣十分誇張戲謔,雖然不是聳動視聽的熱門新聞,但是八卦味濃厚,身為台灣歌壇天后,難免招惹是是非非,私生活和舞台魅力落差太大,讓旁人見縫插針,攪動一池漣漪,無論事實如何,阿妹受傷了,她的卑南鄉親也受傷了。

豪宅可不可以烤肉?當然可以,只是規矩和鄉野部落不同而已,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約束龜龜毛毛,進出之間讓人渾身不自在,阿妹跟家人顯然忘了入境隨俗,我行我素的生活習慣無法融入社區步調,報導一出,天后的私生活格外令人側目。既然能入住豪宅,表示社會地位高人一等,生活理應雍容典雅,享受市井小民望眼欲穿的優渥生活,阿妹和她的家人似乎欠缺這樣的認知和涵養,惹出一件眾說紛紜的麻煩事。台灣經濟由小康到富裕,許多人的物質生活儘管高人一等,精神生活未必高人一等,擺出有錢就是大爺的嘴臉,恣意糟蹋別人,暴發戶的囂張行徑暴露無遺,我相信阿妹和她的家人不是這樣的人,只是忘了入境隨俗,同時少了台北有錢人的心眼和私心罷了。

正名,經由各方人士奔走疾呼,從少數族群通稱到個別族群及地名的正名,沸沸揚揚幾十年,激進者有之,溫厚者有之,態度縱使有別,他們為少數族群奮力衝撞台灣政治文化的籓籬和禁忌,屢仆屢起的身影令人感動,辛苦總算美夢成真,終於將「原住民」正名入憲,原本是一件值得喝采的美事,但是原住民的形象,對外觀瞻數十年幾乎如一,走到哪兒依然滿身酒氣,大白天群聚喝酒鬧事,醉態醜陋不堪,叫人看了搖頭不已,原住民作賤自己莫過於這般,辛辛苦苦正名所為何事,米酒?不是!高梁?不是,目標也只有兩個字:尊嚴!日日夜夜爛醉如泥的男男女女,尊嚴何在,月月年年酒蟲纏身的原住民,尊嚴何在,米酒是原住民的現代鴉片,如同「原住民」的同義詞,也毀了正名運動的辛苦果實,當初辛辛苦苦的有心人,看到現在這般光景,難道不會捶心肝問蒼天,感嘆為誰辛苦為誰忙。原住民的問題一環扣著一環,而且互為因果,酗酒,絕對是最悲哀最脆弱的一環,每次提筆,總是不願以「原住民」稱呼台灣少數民族,因為惡習不改,怎麼稱呼都是負面涵意。

自從「原住民」入憲以來,台灣少數族群積壓數百年的怨氣好像找到宣洩出口,一時之間響應的發言異常熱絡,大肆闡釋原住民應有的權益,有些宣示鏗鏘有理,以文字論述,用音樂詠唱,展現不卑不亢的氣度,反之,有些訴求近乎恐嚇要脅,以祖靈之名,濫用「原住民」的歷史意義,叫人難以苟同。「原住民」這三個字在台灣人的心目中,經過大大小小負面事件的衝激盪漾,起初正面的效應慢慢發酵變質,似乎又回到入憲之前的原點,在外人眼裡,醉到不知今夕是何夕的原住民,叫他番仔山胞山地人,根本沒什麼差別,但是,滴酒不沾的原住民比比皆是,潔身自愛的生活態度比漢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因身體流著原住民的血液,卻要他們一起揹負酗酒的十字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是原罪?是宿命?不論高度富裕或貧窮落後,東西方民族都有酗酒的問題,為何污名只烙在原住民身上,看似冤枉無辜或以偏概全,攤開統計數據,原住民酗酒人口比例的的確確偏高,自懂事年紀至今,記憶中因為酗酒猝死病死或意外事故喪生的族人,隨便數一數也有二十幾位,包括兒時玩伴和家族親戚,以人口比例而言,這類的死亡率實在太高了,如今「向酒說不」的運動漸漸深入各部落許多家庭,這樣的正心運動,若能持續鼓吹推動,對原住民的正面影響決不亞於正名運動。

說起客家人,我們會想到什麼呢,「勤儉」大概是最普遍的印象,這樣的生活習性經過千百年的身體力行,世世代代相襲相傳,千錘百鍊才得以樹立勤儉的族群形象,客家人能,為何原住民不能。說起日本人,說起德國人,我們會想到什麼呢,每個人的觀感見解也許不儘一致,然而有某些形象特質普遍受到世人的認同,透過口耳相傳和渲染,鮮活的民族特質於是慢慢成形,譬如日本人的勤奮,譬如德國人的嚴謹,縱然真實的民族性格複雜多樣,他們卻可以頂著民族的光環行走世界各地,在競爭中先馳得點,形象對於一個族群,非藥即毒,台灣原住民能否掙脫酗酒的壞形象,自助者天助之,起步雖然千頭萬緒,看看客家人,看看日本人和德國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工作態度,依樣畫葫蘆也好,照單全收也無妨,最好能去蕪存菁,含在嘴裡細嚼品嚐,然後慢慢消化吸收,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也能昂首闊步,行走五湖四海。

飲酒,可以雅俗,可以極奢,可以淺酌,可以爛醉,自從人們懂得釀酒,酒香跟著人們的足跡瀰漫地球山巔海角,若以酒為引子,幾乎可以讀通半部精采人類史,此話一點都不誇張,不妨鍵入「酒,漢朝」「酒,羅馬帝國」「酒,馬雅文化」,或隨便揀一個朝代的人名及地名,足以參考的資料龐雜浩繁,可見酒在各個文化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再試試「酒,唐詩宋詞」這個搜尋項目,蹦出來的章節,可謂滿地酒字,以酒煮字,以酒入詩,酒香從字裡行間飄浮撲鼻,彷彿中國文人無酒便難以吟誦賦詩,透過文字魅力,酒仙和酒鬼的醉態,竟能同樣叫人會心一笑,雅俗,極奢,淺酌,爛醉,怎麼讀怎麼看皆十分文雅脫俗。


今夜想寫一首豔詩
古書裡有古燈有古廟有古松有古道

今夜沽酒買醉吧
像老殘腳踏著月光的雙腳印
問路問到
蓬萊仙山傳唱的長恨歌
怎麼獨自走入滿清亡滅前夕

月光踏浪而來又踏浪而去

                    摘自 第八葉《今夜想寫一首豔詩》


境界,指某一件事情到達的某種層次狀態,飲酒的境界,可以如詩如畫,品味再三,可以如瘋如癲,醉生夢死,有人品嚐一口美酒,細說的典故學問細細長長又洋洋灑灑,有人為著一口酒,借錢賒帳餓肚子,醉死也甘心,一杯酒何以能醉出兩種極端的酒品樣態,要解釋這種事情並不簡單,與其解析來解釋去,倒不如讀一讀《金瓶梅》或幾冊金庸武俠小說,其中不乏品酒自賞及嗜酒自賤的人物角色,經過大風大浪或小喜小悲的摧殘騷動,我們也許能藉由小說情節的描述鋪陳,體會酒仙和酒鬼的內心轉折,總之,多讀書,少喝酒,多一些良性循環,少一點惡性循環,聞書香而醉,雖不能飄飄欲仙,至少不會爛醉嘔吐。

談品酒,一定要說一說這個人,他叫張明真,認識二十餘年的老朋友,二個人因為買賣茶葉相識相知,茶葉,他聽我的,酒,我聽他的,大約每半年會帶著他喜好的阿里山烏龍茶登門拜訪,順便喝他一杯好酒。他有三位漂亮孫女和為數可觀的藏酒,關於酒,他可以從古代講到現今,宛如酒的活字典,親友和孫女都喚他「酒公」,講滿清十三皇朝,講金庸,講天文地理,信手拈來輕鬆引述背誦,閒話聊天也能言之有物,詼諧中透露慧心,絕非只是賣弄胡謅。他的待客之道非常酷,沒學問者,拒!沒酒品者,拒!政治偏激者,拒!這類客人通常只招待至對面辦公室,公事公辦,不會迎入大書房泡茶聊天,想品嘗他的好酒,更是免談!修車黑手出身的酒公,一派斯文書生的氣息,跟他飲酒品茗,樂趣知性兼得,酒在酒公的眼裡,淺酌養身養性,聞酒香必須心平氣和,飲而不醉,心醉而人不醉,火候若能如此,才是品酒最高境界。好酒好書好茶好音樂這四好,營造大書房引人入勝的雅痞風格,大書桌,大茶几,大沙發,大音響,音樂響在耳畔,一手端起酒杯,一手捧讀史書,啜一口酒,讀一頁書,那種氣氛境界,連古人雅客也會自嘆不如,可惜在一次混亂的連環車禍意外中,驟然閤上他的人生書頁,往生八個年頭了,他斜坐軟沙發悠然陶醉的雅士身影仍歷歷在目,想著他的風範,真叫人懷念和婉惜。

此刻,向下沉淪或向上爬升,就看我們自己,想品味好酒,學學酒公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